赤腳生和銅牛 台博館老照片留下歷史

2015-07-11 16:03

赤腳生和銅牛 台博館老照片留下歷史

點閱1003
我要評比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 
2/10
0
313
分享
 
赤腳生和銅牛 台博館老照片留下歷史
一甲子再聚1951年山童博館畢旅獲得「台博99建築合影老照片」徵選計畫金獎。(台博館提供)
赤腳生和銅牛 台博館老照片留下歷史
照片人物25日重逢,當年老師廖瑞騰夫婦(左起)和學生金寶鳳、學生白清泉的妻子相見歡。(方濬哲攝)

1951年6月25日,南投地利國小的9位布農族學生,在師長帶領下,千里迢迢到台北展開3天2夜的畢業旅行,師生們在國立台灣博物館前留下到此一遊的照片,赤腳的孩子們與館前銅牛合影。64年後,這張「山童博館畢旅」獲選為「台博館老照片徵選計畫」金獎,當年拍照的老師、87歲的王江淮將照片贈予館方。

台博館今年3月啟動「尋找影中人」的「超級任務」,在南投信義鄉地利村天主堂、地利國小、地利村與雙龍村辦公室、雙龍國小、人和村、人和國小等各單位協助下,挨家挨戶尋訪,6月初終於找到照片裡9位學童中唯一還健在的金寶鳳,以及照片中的老師廖瑞騰夫婦和當年在母親襁褓中的女兒廖淑卿。時隔一甲子,早已斷了音訊的師生們,昨日(25日)在台博館舊地重逢,不禁熱淚盈眶。

 

王江淮回憶說,光復初期的台灣沒有募款的概念,校長陳萬盛排除萬難,「匯集學校各方面的結餘,變成學生到台北畢業旅行的經費」,而學童到台北旅行的條件是「買一雙鞋子」,「當時賣一隻雞才可能換到一雙鞋,有的畢業生家庭負擔不起就無法參加,由五年級的學生遞補上來。」

當時交通不便,師生清晨5點走3公里到水里搭火車到二水再換縱貫線,「到台北也(下午)5點了」,此行除了王江淮曾到過台北,其他人都是首次北上,「一下火車大家就穿上鞋子,因為多數是新鞋,穿著就起水泡了,所以在台博館前拍照時,學生都沒穿鞋,覺得『自然的皮鞋』還是最好。」金寶鳳則談起畢旅住宿時,男同學們錯把痰盂當洗臉盆的糗事。

台博館是當時台灣唯一博物館,一行人早上7點多就等候開門,王江淮特地向叔叔借相機,拍了4張畢旅照片,台博館為其一,因新手拍照,可見照片兩旁的人「只剩半邊」。

這張照片由廖瑞騰保管50年,12年前王江淮寫回憶錄提及這段往事,廖瑞騰將照片交付給他。去年聽聞台博館徵集老照片,便將這張照片捐給博物館。

昔日師生一起在銅牛前合影,銅牛現已從當年階梯平台上被搬到館前廣場,台博館館長陳濟民說,「連資深館員也沒看過銅牛在這個位置,這張照片既是重要的個人生命史,也是重要的館史資料。」台博館老照片已徵集85件,活動至6月30日截止。(中國時報)

校正編輯:黃孟鈺

關鍵字:台北